IC Markets官网:高盛报告显示,AI市场估值或已反映其长期收益

By 财商汇 2025-11-19

在当前人工智能热潮中,IC外汇平台发现投资者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AI技术究竟能创造多少真实价值?当前股价是否已过度反映预期?

高盛宏观团队在一份报告中从宏观经济视角出发,通过一项简单算术分析,给出了警示性结论:美国股市可能已提前吸收了AI的大部分潜在收益

ChatGPT发布以来,AI相关上市公司市值累计增长超过19万亿美元。而高盛对AI未来所能带来的资本收益总现值的基准预测仅为8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当前市场估值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对AI长期经济贡献的整体估算。

尽管AI具备变革潜力,但市场价格可能已大幅跑在实际经济效益之前。投资者需警惕估值过高风险,尤其是在经济环境变化或AI投资热度回落时。

宏观收益天花板8万亿美元

高盛基于此前研究——预计AI将在十年内推动美国生产率提高约1.5个百分点——计算出这些收益对应的资本总收入现值基准约为8万亿美元,区间在5万亿至19万亿美元。

若劳动力结构未发生永久性替代,且利润分配比例稳定,企业盈利有望在技术过渡期后实现约15%的永久性提升。但由于存在过渡成本,股市增幅将低于GDP和盈利的长期增幅。

市场估值已大幅超前:19万亿 vs 8万亿

现实是市场并未耐心等待收益逐步兑现。高盛指出,仅半导体与AI模型开发企业的市值增长就已超过8万亿美元,与其对AI全部资本收益的基准预测相当。若将所有AI相关公司纳入统计,市值增量高达19万亿美元。

报告指出,市场可能已提前反映了AI绝大部分潜在价值,且预期高度集中于AI产业链公司,价格显著领先于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

尚未全面泡沫,但需保持理性

高盛指出,尽管相关公司估值偏高,但尚未达到历史典型泡沫水平。从宏观角度看,市场可能存在系统性过度定价风险——即使单个公司估值逻辑合理,但加总后可能已超出AI对整体经济盈利推动的上限。

报告提醒投资者警惕两类认知偏差:

加总谬误:误以为多数公司都能成为AI赢家,高估行业整体利润;

线性外推谬误:将爆发初期的利润增长视为可持续,忽略市场竞争平抑利润的规律。

IC Markets指出,若AI最终收益接近预测区间高位,当前价格或许仍属合理。历史上由技术驱动的繁荣周期也曾出现市场为未来盈利过度定价的阶段。

- 联系我们 -

邮箱:115673580@qq.com

Teams:hangteyouxu@outlook.com